近年来,随着疫情的结束和消费趋势的变化,国内旅游市场悄然发生着深刻变革。传统意义上的“旅行社”早已不再只是一个卖机票、订酒店、拼团游的中介平台。相反,在2025年的今天,它们正经历着一场全面的重塑:从产品设计、客户运营到跨界融合,旅行社正逐步成为“生活方式整合商”。
一、旅行社的“拐点时刻”——疫情之后的三重挑战
对于大多数旅行社而言,疫情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业务中断,而是一场生态系统的洗牌。
1. 消费行为的变化
后疫情时代,人们更重视“安全”“小众”“定制化”“深度体验”。传统的跟团大巴游逐渐被年轻人视为“落伍”“赶场式”。取而代之的,是周边游、微度假、露营、City Walk、研学游等新形式。
2. 渠道流量的断裂
OTA平台(如携程、飞猪)的流量分发能力逐渐垄断,线下门店流量越来越稀缺。没有私域流量和内容运营能力的传统旅行社,失去了与客户沟通的主导权。
3. 供应链的不稳定
从景区、酒店到交通,各环节都出现资源重构。一些中小旅行社在疫情中“倒闭清仓”,而幸存者也在努力构建更稳定、更灵活的产品链路。
展开剩余75%二、“重塑”的核心逻辑:做生活方式服务商,而不只是“卖旅行”
2025年的旅行社如果还在靠“线路+报价”打天下,已经很难突围。而一些先锋企业正尝试以下几种新玩法:
1. 定制化小团:从“人找线路”到“线路为人设”
高端定制和主题小团的崛起,让旅行社开始真正研究客户本身。比如,一家位于成都的旅行社推出“茶文化+川菜烹饪+川剧体验”的深度文化小团,面对的是30岁以上注重品质与文化体验的群体。相比普通团,每人售价高出40%以上,但复购率极高。
2. IP化产品:旅行不只是目的地,更是故事载体
一些旅行社通过内容营销创造自己的旅行IP。比如推出“逃离都市计划”“断网72小时”“书店旅行”“美术馆打卡团”等。这些主题本身自带传播力,吸引Z世代打卡、分享,迅速在社交媒体形成话题。
3. 跨界联合:与餐饮、民宿、教育机构共创产品
旅游不再孤立存在,而是成为“吃住行游学娱”产业融合的一部分。以杭州为例,一家旅行社联合本地咖啡馆、手工艺坊、非遗体验馆,推出“设计师周末旅行计划”,打通文创、旅游、教育三大领域,深受白领欢迎。
4. 私域+社群运营:掌握流量主动权
不少旅行社开始布局小红书、抖音、微信视频号,通过短视频、图文种草方式吸引关注。同时通过社群沉淀高粘性用户,如“亲子研学社群”“银发旅游俱乐部”“骑行爱好者圈层”,实现产品精准投放与复购。
三、政策红利与行业规范的新动向
2025年,文旅部联合多地政府陆续推出“智慧旅游示范企业”“数字文旅创新试点”“研学旅行机构备案”等新政策,也为旅行社行业提供新契机:
数字化补贴:鼓励旅行社上线自营小程序、数字地图、智能导览系统;
人才补贴政策:吸引文旅策划、AI导游、内容运营人才进入行业;
信用体系构建:推动旅行社信用评级制度,打击黑团乱象,扶持诚信企业。
这一系列政策背后,释放出一个信号:旅行社将不再是“低门槛、低附加值”的代名词,而是可以向科技化、专业化、品牌化发展的正经生意。
四、未来趋势预测:旅行社的四个“升级方向”
1. 智能化运营升级
AI客服、个性化推荐、行程自动规划、自动生成报价书,将成为基础配置,提升运营效率。
2. 视频化营销升级
未来三年,抖音、小红书、B站将成为旅行社主要的引流平台,内容即产品、主播即销售。
3. 多业态融合升级
从旅行社到“生活方式门店”,整合咖啡馆、书店、露营地、文创店资源,成为本地文化消费中心。
4. 品牌化路径升级
行业将走向分化:大平台主打标准产品与价格优势,中小旅行社则以品牌调性和独特产品赢得垂直市场。
结语:属于中国旅行社的“黄金十年”来了
经历阵痛后的国内旅行社行业,正在步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时代。它不再是简单的中介,而是链接美好生活方式的重要角色。那些敢于转型、勇于创新的旅行社,将成为这一波新文旅经济的引领者。
如果你还是用“传统”的眼光来看待旅行社,不妨到你的城市里,看看那家已经变成咖啡馆+书店+文创空间的“新旅行社”门店,说不定,它正是未来10年最值得关注的新物种。
发布于:吉林省配资炒股官网开户,网上正规实盘配资网站,配资网官网入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